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风雨小说网 www.44pv.com,最快更新东魏新政最新章节!

如何?”

    高澄心道:你们是没见过朱元璋是怎么惩治贪污。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,兴盛始于治吏,衰亡始于贪腐。”高澄先向元善见拱手,而后面向群臣道:“况且本朝孝文帝曾下诏‘脏满一匹者死’,南人所著《梁律》也有‘脏满十匹者死’,如今新律只不过‘脏满三十匹者死’如何称得上处置过重?”

    所谓一匹、十匹、三十匹指的就是相应数量的上等帛布的价值。

    “况且又有八议示恩,臣不知道诸位究竟还有什么不满!”

    高澄说这番话的时候,心底甚至带了些火气。

    按照他的想法,表面上将刑罚放宽,其实与孝文帝诏书以及《梁律》不同,他是真准备严格执行,动刀杀人。

    可这该死的封建社会,哪怕律法也必须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法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本无从实现。

    八议入律就是高澄不得不妥协的结果。

    八议源于西周的八辟,指议亲、议故、议贤、议能、议功、议贵、议勤、议宾,对于皇亲国戚、故旧、贤人、能吏、功臣、勋贵、勤谨之人、前朝皇室后裔等八种人可以交由天子减轻刑罚。

    也许是群臣察觉到高澄脸色阴沉,大多诺诺不敢言,连孙腾也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“朝廷多少年不曾发过俸禄,尚书令如今强调受财枉法,难不成要饿死天下官吏?”

    又是尉景迈步出来,针锋相对道。

    高澄冷冷道:“新律颁行尚需时日,我会在颁行之前确立俸禄制度。”

    尉景闻言讥笑道:“前段时日尚书令就颁行俸禄制度,没到一月时间又被高王废止,不知尚书令下一次的俸禄制度打算颁行多久?”

    “前番是因为营造邺城,府库空虚,又遇上九州秋旱,才不得不撤回,如今有赖高仆射主持,南城营造颇具规模。”高澄向高隆之拱拱手,继续道:“秋旱已过,只待府库充盈,自然可以奉行俸禄制度。”

    “说得轻巧。”

    “总好过尉太保只知道残民索贿。”高澄反唇相讥。

    “阿惠儿,你莫要欺人太甚。”尉景一步近前,暴喝道。

    “尉太保休要咆哮宫廷。”高澄直视着尉景,半步不退。

    “尚书令,太保,两位还请息怒。”

    若不是司马子如等人将他两人拉扯开,只怕要当着群臣的面来一场武斗。

    元善见也知道自己不能光顾着看戏,否则高澄过后肯定寻他麻烦。

    “尚书令所言有道理,受财枉法之刑,依朕看无需更改。”

    在元善见拉偏架的情况下,最受瞩目的《职制律》总算是通过了商议。

    其余诸律经过众人一番争论,或删或改,倒也进行得顺畅。

    主要也是高澄知道退步,能够保证《职制律》通过他已经心满意足,之后的态度也不在那么强硬,到最后,新律共有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。

    除了八议制度以外,还有十条重罪。

    即:造反;破坏皇帝宗庙、山陵与宫殿;叛逃国外;临阵投敌;殴打、谋杀父母、祖父母等尊亲属;以凶残的手法杀人;盗用宫廷器物以及不敬君上;不孝父母,不按礼制服丧;百姓杀死州郡长官与授业老师;亲属间的‘成长’(那个词肯定会和谐。)

    这十条重罪统称十恶,哪怕是八议之人,身犯十恶之一也不能被宽赦,也就是俗话说的十恶不赦。

    元善见对于不敬君上的不敬之罪分外欣喜,尉景也因为殴打、谋杀尊亲属而喜悦。

    高澄将他们的神色瞧在眼里,高欢临行前嘱咐高澄要对元善见心存敬意,高澄也不能不放在心上,毕竟怎么说也是自己大舅子。

    至于尉景,就算他身为尊亲属,高澄要动他,难不成还要自己亲自动手,有的是人效劳,如今正在彭城的刘桃枝不就是这样一位金牌打手。

    这么多条律令逐一细叙,封述到最后也是便翻律令边分解,此时口干舌燥,元善见招来一名宦官,为封述赐下一碗茶水。

    “陛下,如今新律商定完毕,请陛下赐名。”高澄奏请道。

    元善见沉思片刻,似乎一时半会也想不到多好的名字,再看如今身处麟趾阁,便开口道:“今日朕与诸位大臣在麟趾阁商定律令,不如以麟趾为名。”

    众大臣异口同声,都在称好。

    高澄拱手道:“本朝律令都以格称,如今陛下赐名《麟趾格》,臣请陛下及早发往各地州郡,严令州郡官吏通习律令,依据《麟趾格》中所列条文秉公判案。”

    缓了缓,高澄继续道:“律令重在约束万民,民不知律文,如何约束,还请陛下下令,家有《麟趾格》者,犯罪,罪减一等,但仅有一次减罪机会。”

    这是高澄借鉴朱元璋推行《大明律》的做法,毫无疑问这是开展普法工作的一剂良方。

    “依卿所奏。”元善见准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此令一下,恐怕天下争购《麟趾格》,书籍难以供应,反而有不法之徒从中牟利。”右仆射高隆之谏道。

    “那可如何是好?”元善见愁眉道。

    高隆之这番话本就是出自高澄的安排,只见他胸有成竹道:

    “陛下,臣昨日见阖府文吏誊抄律令,心中突发奇想,何不将《麟趾格》每一页文字在木板上刻成阳文,到那时自需将白纸覆在木板上,用刷子轻刷,就能将一页文字全都印在纸上。”

    “臣昨日遣府上小吏,用一块木板刻出‘吾皇万寿’四字,陛下请看。”

    高澄说着从官袍里拿出那块小木板。

    刘思逸赶紧步下台阶接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还请陛下着人为木板印墨,用白纸测试。”

    元善见自然交由刘思逸去做,刘思逸一番操作,果然白纸上留下了‘吾皇万寿’四个字。

    群臣个个诧异。

    “卿家真是才思敏捷,不知尚书令将此术作何名字?”元善见好奇道。

    “谢陛下夸赞,臣将此术命名为雕版印刷术,还请陛下着人用木板为《麟趾格》刻字。”

    “依卿所奏。”说罢,元善见又将差事交给了刘思逸。

    高澄只知道这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小发明,至于为什么不是活字印刷术,单纯只是为了普及律法,木板刻字,比做胶泥毛坯方便得多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